徐工XCT130G7-1(卓越版)汽车吊性能参数表、吊车吊臂计算工况表
徐工XCT130G7-1(卓越版)汽车吊性能参数表、吊车吊臂计算工况表
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徐工XCT130G7-1(卓越版)起重性能表的应用案例。
首先,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:起重性能表是吊车安全作业的生命线,绝对不能凭经验估算。 XCT130G7-1作为一款130吨级的汽车起重机,其性能强大,但性能会随着工况(主臂长度、副臂是否使用)、工作幅度(吊臂与重物的水平距离)和吊装方式发生巨大变化。
第一步:理解性能表的构成
XCT130G7-1的性能表主要分为几个部分:
- 主工况性能表: 最常用的表格,对应不同主臂长度(如13.6m, 18.6m, 23.6m ... 直到最长臂52.6m)在不同幅度下的额定起重量。
- 副臂工况性能表: 当主臂长度不够或需要更高高度时,会加装副臂(如9.5m、15.5m副臂),形成“主臂+副臂”的工况,此时性能会显著下降。
- 固定副臂工况性能表: 副臂与主臂成一定夹角(如30°)工作,用于特定空间受限的场合。
- 超起工况性能表: 使用超起装置(一种增加稳定性的配重)后,在特定幅度下可以大幅提升起重能力,尤其是使用长主臂或副臂时。
性能表的关键参数解读:
- 幅度(米): 吊钩中心到起重机回转中心的水平距离。幅度越大,起重能力越小。
- 额定起重量(吨): 在该幅度和臂长下,起重机允许吊起的最大重量。这个数值已经包含了吊钩、索具等吊具的重量。
- 臂长(米): 起重机主臂伸出的长度。臂长越长,在相同幅度下起重能力越小。
第二步:实际应用案例解析
我们假设一个吊装项目:需要将一台重40吨的设备安装到一座厂房20米高的平台上。起重机支车位置已确定,经测量,吊钩到设备中心的水平距离(即工作幅度)为10米。
案例1:基础主臂工况应用
场景: 厂房高度20米,设备重量40吨,工作幅度10米。
应用步骤:
- 确定所需臂长: 不仅要考虑设备安装高度(20米),还要考虑设备本身高度、吊索具长度以及安全高度余量。粗略估算,臂长至少需要 ≥ 20米 + 5米(安全余量及索具)≈ 25米。我们选择主臂28.6米的工况。
- 查阅性能表: 找到“主臂工况-28.6米臂长”对应的性能表。
- 交叉查询:
- 在“臂长”列找到 28.6m。
- 在“幅度”行找到 10m。
- 两者交叉点的数值,即为该工况下的额定起重量。假设查表得数值为 48吨。
- 安全校验:
- 设备重量(40t)< 额定起重量(48t) → 满足要求。
- 负荷率计算: 40t / 48t ≈ 83.3%。对于重要设备或常规吊装,负荷率通常在75%-85%以下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。此案例负荷率稍高,需格外谨慎,但理论上可行。
- 注意事项: 必须确保地面坚实,支腿完全伸出,起重机处于水平状态。
结论: 使用28.6米主臂,在10米幅度下,可以安全完成此次40吨设备的吊装。
案例2:主臂+副臂工况应用(更具挑战性)
场景变更: 现在设备需要安装到35米高的平台,工作幅度因场地限制增大到14米。设备重量仍为40吨。
应用步骤:
- 判断工况: 主臂最长52.6米,但52.6米主臂在14米幅度下的起重能力可能不足以吊起40吨。此时必须考虑使用副臂。
- 确定工况组合: 选择“主臂43.6米 + 15.5米副臂”的工况。总臂长达到59.1米,足以满足高度要求。
- 查阅性能表: 找到“副臂工况-主臂43.6m + 副臂15.5
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