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一SCC1800履带吊性能参数表、吊车吊臂计算工况表

三一SCC1800履带吊性能参数表、吊车吊臂计算工况表

三一SCC1800履带吊性能参数表、吊车吊臂计算工况表

点此查看

吊车参数应用

好的,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三一SCC1800履带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其起重性能表的实际应用案例。

首先,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:履带起重机的起重能力不是固定的,它严重依赖于具体的工况配置。 起重性能表就是一本“操作圣经”,它详细列出了在不同工况下,起重机能够安全起吊的最大重量。

三一SCC1800是一款180吨级的履带起重机,其起重性能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:

  • 主臂长度
  • 副臂长度(如使用)
  • 工作半径
  • 配重配置(全配重/半配重/无配重)
  • 超起装置(如使用)
  • 地基处理情况(影响接地比压)

下面,我们通过几个典型的工程案例来说明如何应用性能表。


案例一:城市综合体钢结构吊装(标准主臂工况)

  • 项目背景:在市区中心建造一栋商业大厦,需要吊装大型钢梁和钢柱。场地相对狭窄,但地基经过处理,承载力良好。
  • 吊装物:一根钢柱,重量为45吨,需要安装到预定位置。
  • 工况分析与性能表应用
    1. 确定配置:由于是常规高度建筑,使用主臂即可。假设需要主臂长度42米。场地限制吊车不能过于靠近,预计工作半径为12米。为增加稳定性并减少对地面的压力,使用全配重(51吨)
    2. 查阅性能表:找到SCC1800对应“42米主臂,全配重51吨”的性能表。
    3. 查找数据:在表中,横向找到“工作半径”12米这一列,纵向查看对应的“额定起重量”。假设性能表显示在12米半径下,起重量为 58吨
    4. 安全校核
      • 吊物重量:45吨
      • 吊钩、索具重量:约2吨
      • 总吊重:45 + 2 = 47吨
      • 额定起重量:58吨
      • 负载率 = 47 / 58 ≈ 81% < 通常安全规范要求的90%(或按制造商规定)
    5. 结论:该工况下,起重机能力充足,吊装方案安全可行。操作手需要严格按照性能表控制起重机的操作,确保实际工作半径不超过12米。

案例二:电厂大型设备安装(主臂+副臂工况)

  • 项目背景:在火力发电厂安装一个高位的冷凝器模块,安装高度很高。
  • 吊装物:冷凝器模块,重量38吨,安装高度需要达到70米。
  • 工况分析与性能表应用
    1. 确定配置:仅靠主臂无法达到如此高度,必须使用主臂+副臂的塔式工况。假设配置为:主臂42米 + 副臂36米,总臂长达到78米,足以满足高度要求。由于设备就位时需要一定幅度,预计工作半径为20米。为提供足够的后倾稳定性,必须使用超起装置
    2. 查阅性能表:找到SCC1800对应“42米主臂 + 36米副臂,带超起”的性能表。特别注意:副臂工况的性能远低于主臂工况。
    3. 查找数据:在副臂工况性能表中,找到工作半径20米对应的额定起重量。假设表中数据为 41吨
    4. 安全校核
      • 总吊重:38吨(设备)+ 2吨(索具)= 40吨
      • 额定起重量:41吨
      • 负载率 = 40 / 41 ≈ 97.5%
    5. 分析与决策:这个负载率已经非常接近100%,风险极高。任何轻微的风载、计算误差或操作晃动都可能导致超载。
      • 方案一(优化):尝试能否减小工作半径?如果能将半径缩小到18米,性能表显示起重量可能增加到46吨,负载率降至87%,安全性大大提升。
      • 方案二(最后手段):如果半径无法改变,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、审批,并采取极其谨慎的操作措施,且需确保天气状况完美。通常不建议采用如此极限的工况。
    6. 结论:通过性能表发现原方案风险过高,通过调整工况参数(减小半径)找到了更安全的吊装方案。

案例三:狭窄场地设备拆卸(

吊小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