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三一SCC600A-7履带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其起重性能表的实际应用案例。
首先,需要明确一个核心理念:履带起重机的起重能力不是一个固定值,它完全取决于具体的工况配置。 起重性能表就是将这些配置量化,以确保吊装作业安全、高效地进行。
三一SCC600A-7是一款60吨级的履带起重机,其最大起重量为60吨。但这是在最短主臂、最小工作幅度的特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的。实际应用中,情况要复杂得多。
关键工况参数解读
在查阅性能表前,必须先确定以下几个关键参数,它们决定了你该查哪一张性能表:
主臂工况: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工况。
- 主臂长度: 从10.1米到52米不等。臂越长,起重能力越低。
- 工作幅度: 吊钩中心到起重机回转中心的水平距离。幅度越大,起重能力越低。
- 配重: SCC600A-7通常有19吨和15.5吨两种配重可选。配重越大,起重能力越强,稳定性越好。
固定副臂工况: 当吊装高度要求主臂无法满足时使用。
- 主臂+副臂组合长度: 例如,主臂31米 + 副臂9米,总长40米。
- 副臂角度: 通常有0°、15°、30°等。角度越小,起重能力越低(因为力臂更长)。
塔式工况: 用于要求极高吊装高度的场合,起重能力会显著下降。
工作地面条件: 性能表数据基于坚实平整的地面。如果地面松软,需要进行地基处理,并且实际起重能力可能要打折扣。
应用案例解析
假设我们手头有SCC600A-7的起重性能表,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。
案例一:设备卸车与就位(主臂工况)
- 任务描述: 将一台重35吨的反应釜从卡车上吊下,并安装到10米外的混凝土基础上。基础高度约2米。现场地面坚实。
- 工况分析与选型:
- 确定吊装重量: 35吨(需包括吊钩、索具的重量,假设总重为36吨)。
- 确定所需幅度: 起重机需停放在能让吊钩覆盖卡车和基础的位置。假设回转中心到设备基础中心的距离为8米。
- 确定所需臂长: 设备高度+索具高度+安全余量。反应釜高4米,吊装高度至少需要6米。但更重要的是,臂长会影响幅度下的起重能力。我们选择一个经济高效的臂长。
- 查询性能表(以19吨配重为例):
- 查看 “主臂工况性能表”。
- 我们尝试用较短的臂长以获取最大能力。选择 主臂18.3米。
- 在18.3米臂长这一列,查找 工作幅度8米 对应的额定起重量。
- (模拟数据) 性能表显示:18.3米臂,8米幅度,起重量约为 41吨。
- 安全校核与决策:
- 41吨 > 36吨(实际吊重),满足要求。
- 安全余量: (41 - 36) / 36 ≈ 13.9%,符合安全规范(通常要求有余量)。
- 结论: 采用 19吨配重,18.3米主臂 的工况进行此次吊装是安全可行的。起重机需停放在距离基础中心8米的位置。
案例二:钢结构屋架吊装(固定副臂工况)
- 任务描述: 在一個厂房内,需要将重8吨的钢屋架吊装到离地面25米高的柱顶。由于厂房内空间限制,起重机无法过于靠近。
- 工况分析与选型:
- 吊装重量: 8吨(含索具)。
- 吊装高度: 25米 + 索具高度 ≈ 27米。单纯主臂可能无法达到或能力极低。
- 工作幅度: 由于空间限制,幅度可能达到14米。
- 查询性能表(以19吨配重为例):
- 查看 “固定副臂工况性能表”。
- 我们需要一个主臂+
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