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三一SAC6000全地面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其《起重性能表》的具体应用案例。
首先,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:起重性能表是起重机安全作业的生命线,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数据,而是随工况变化而动态调整的指导手册。 SAC6000作为600吨级的全地面起重机,其性能强大,工况组合复杂,正确应用性能表至关重要。
核心前提:理解性能表的关键参数
在分析案例前,必须先读懂性能表的几个关键变量:
- 主臂工况: 基本臂、单缸插销伸缩臂的不同长度和角度。
- 副臂工况: 是否安装副臂(飞臂)、副臂的长度和角度。
- 配重工况: 使用了多少吨位的配重(全配重、部分配重)。
- 支腿跨距: 全支腿伸出的跨距尺寸,这是决定稳定性的基础。
- 工作幅度(回转半径): 吊钩中心到起重机回转中心的水平距离。
- 额定起重量: 在特定工况下,允许起吊的最大重量。
黄金法则: 实际起吊重量必须 ≤ 性能表查得的额定起重量。
应用案例详解
案例一:风电设备吊装(典型的大吨位、大高度作业)
- 场景描述: 安装一台风力发电机的机舱,机舱重95吨,轮毂高度为100米。
- 工况选择与分析:
- 确定主工况: 由于高度要求极高,必须使用 “主臂 + 副臂” 工况。查询性能表,需要选择主臂伸到一定长度(例如42米),然后安装很长的副臂(例如78米),形成总臂长超过120米的工况。
- 确定配重与支腿: 风电吊装对稳定性要求极高,必须使用全配重(如200吨)。支腿必须为全伸状态(通常为9.6m x 9.6m或更大),以确保最大的稳定力矩。
- 查表计算:
- 首先,在性能表中找到“主臂42m + 副臂78m”这一栏。
- 然后,确定工作幅度。由于塔筒很高,吊装时机舱需要被提升到超过塔顶的高度,此时吊臂的幅度会比较大。假设计划的工作幅度为20米。
- 在对应工况下,找到“幅度20m”这一行,交叉点的数字就是额定起重量。假设查表结果为108吨。
- 安全校验:
- 重量校验: 机舱重95吨 < 额定起重量108吨 → 符合要求。
- 高度校验: 还需要根据臂长和角度计算吊钩的实际起升高度,确保能超过100米的轮毂高度。这通常由电脑或专门的吊装方案计算确认。
- 风载考虑: 风电场地通常风大,性能表数据是在理想条件下。实际作业时,必须考虑风载影响,通常会有一个安全余量(如实际起重量不超过额定起重量的80%-90%)。95吨 / 108吨 ≈ 88%,在安全范围内。
结论: 在此工况下,SAC6000可以安全完成此次吊装任务。但如果风速突然增大,可能需要暂停作业或重新评估。
案例二:化工厂反应塔吊装(典型的重物、近距离作业)
- 场景描述: 在化工厂密集设备区吊装一个重180吨的反应塔,就位位置离起重机中心较近,但周围空间狭窄。
- 工况选择与分析:
- 确定主工况: 反应塔重量大,但高度不高(可能就30-40米)。此时应优先考虑起重能力,而非臂长。因此,最佳工况是使用较短的主臂(例如,使用基本臂18.3米或稍长一些的臂长),不安装副臂。因为臂越短、角度越大,起重能力越强。
- 确定配重与支腿: 吊装重物,必须使用全配重和全支腿,提供最大稳定性。
- 查表计算:
- 在性能表中找到“主臂18.3m”工况。
- 确定工作幅度。由于是近距离吊装,假设幅度为10米。
- 查表:在“主臂18.3m,全配重,全支腿,幅度
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