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三一SAC2300T8全地面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其起重性能表的实际应用案例。
首先,要理解性能表的核心作用:它是在特定工况下,确保吊装作业安全、高效、合规的“生命线”。 任何操作都不能脱离性能表进行。
核心前提:理解性能表的关键参数
在分析案例前,必须明确性能表上的几个关键变量:
- 工作幅度(半径): 吊臂铰点中心到吊钩重物中心的水平距离。这是最重要的参数。
- 臂长组合: 主臂长度、是否带副臂(飞臂)、副臂角度。
- 配重: 使用的配重吨位(全配重、半配重等)。
- 支腿工况: 全伸支腿、半伸支腿或不伸支腿。这决定了起重机的稳定基础。
- 额定起重量: 在上述条件下,起重机允许安全起吊的最大重量。
重要原则: 性能表中的数据已经考虑了起重机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,并留有安全余量。严禁超载!
应用案例解析
以下是三个典型的工况案例,展示如何查询和应用SAC2300T8的性能表。
案例一:风电设备吊装(典型的大吨位、大半径作业)
- 场景描述: 在风电场吊装一台风力发电机的机舱(重量约90吨),需要将机舱提升到100米高的塔筒顶部。现场地面坚实平整。
- 工况选择与性能表查询步骤:
- 确定工况: 由于是重型高耸设备吊装,必须使用全伸支腿、全配重工况,以获得最大稳定性。SAC2300T8通常最大配重可达80吨以上。
- 确定臂长: 目标高度100米,加上吊索具和安全高度,需要主臂+副臂(飞臂)组合。假设使用主臂60米 + 副臂48米,总臂长超过100米。
- 确定工作幅度: 塔筒周围有安全作业区域,吊车不能紧贴塔筒。假设需要的工作幅度(半径)为24米。
- 查询性能表:
- 找到对应“全支腿,全配重,主臂+副臂”的性能分表。
- 在“臂长”列找到“60m + 48m”这一行。
- 在“幅度”列找到“24m”这一列。
- 行列交叉点的数字,即为在该工况下的额定起重量。假设查表结果为 95吨。
- 应用分析与决策:
- 安全性校核: 机舱重量90吨 < 额定起重量95吨。满足安全要求。
- 余量考虑: 有5吨的安全余量,可以覆盖吊钩、吊索具(约2-3吨)的重量,作业风险可控。
- 如果重量超标怎么办? 如果机舱重98吨,则95吨的额定重量不足。解决方案可能是:
- 减小幅度: 如果现场条件允许,将吊车向塔筒靠近,比如将幅度缩小到20米,再查表看额定起重量是否增加至100吨以上。
- 优化吊装方案: 使用更轻的专用吊具,或调整吊点。
案例二:厂房内设备安装(空间受限工况)
- 场景描述: 在已建成的厂房内安装一台大型压力机(重量55吨)。厂房高度有限,且有立柱,吊车无法完全展开支腿。
- 工况选择与性能表查询步骤:
- 确定工况: 空间受限,支腿无法全伸。必须使用半伸支腿或特定跨距支腿的工况。性能表中有专门的“半支腿”或“支腿跨距 x米 x米”的分表。
- 确定臂长: 厂房高度可能只需要30米左右的主臂即可。
- 确定工作幅度: 由于设备在厂房中心,吊车需在门口作业,估计工作幅度为14米。
- 查询性能表:
- 必须找到正确的表! 绝不能使用“全支腿”性能表,否则会严重超载。
- 找到“半支腿,全配重,主臂工况”的性能分表。
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