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三一SAC1300T2全地面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如何具体应用其起重性能表。这对于安全、高效地完成吊装任务至关重要。
核心要点:理解性能表的关键参数
在讨论案例之前,必须明确阅读性能表时需关注的几个核心参数:
工况(配置):这是性能表的基础。SAC1300T2主要有:
- 主臂工况:使用基本臂(最长臂)进行吊装。
- 副臂工况:在主臂末端加装副臂,以增加起升高度,但会大幅降低起重能力。
- 超起工况:使用超起装置(如配重、超起桅杆、拉板等),这是发挥1300吨级最大吊装能力的关键工况。
工作幅度(半径):吊臂头部到回转中心的水平距离。这是决定起重能力的最关键因素。幅度越大,起重能力越小。
臂长:吊臂伸出的长度。在相同幅度下,臂长越长,起重能力越低。
额定起重量:性能表上对应特定幅度和臂长下的最大允许吊重。
配重:车体后方配置的重量,直接影响起重稳定性。性能表会注明对应的配重吨数。
支腿跨距:支腿完全伸出的宽度,跨距越大,稳定性越好,允许的起重能力也越高。性能表通常基于最大支腿跨距。
应用案例解析
假设我们手头有一份SAC1300T2的性能表(具体数值需以官方最新手册为准,此处为原理说明)。
案例一:风电设备吊装(典型的主臂+超起工况)
场景:安装一台风力发电机的机舱,机舱重量为95吨,安装高度(轮毂中心高)为110米。
应用步骤:
- 确定工况:高度110米,远超主臂极限长度(约70-80米),必须使用主臂+副臂或主臂+超起+副臂工况。由于重量较大,为确保安全裕度,选择超起工况。
- 确定臂长组合:目标高度110米,需考虑吊具、索具高度以及机舱就位时吊钩与臂头的安全距离。假设需要臂头高度达到120米。查询性能表,可能需要 “主臂60米 + 副臂60米” 或类似的组合。
- 确定工作幅度:风机塔筒周围有安全作业区域,吊车通常不能紧贴塔筒停放。假设作业半径为16米。
- 查询性能表:
- 找到 “超起工况,主臂+副臂” 的性能分表。
- 在纵坐标找到臂长组合,例如“60m+60m”。
- 在横坐标找到工作幅度“16m”。
- 两者的交汇点即为该条件下的额定起重量。假设表中显示为 120吨。
- 对比与决策:
- 吊物重量:95吨。
- 额定起重量:120吨。
- 负载率 = 95 / 120 ≈ 79%。
- 这个负载率在安全范围内(通常行业标准要求重要吊装低于80%-85%)。因此,该工况是可行的。
- 额外检查:
- 风载影响:风电吊装对风非常敏感。性能表通常基于标准风速(如≤7.9m/s)。如果现场风速较高,需根据制造商指南折减起重能力。
- 地基处理:1300吨吊车对地基压力巨大,必须确保作业区域的地基经过专业计算和处理,能够承受最大接地比压。
案例二:化工厂大型反应塔吊装(主臂工况)
场景:将一个重200吨的反应塔吊装到20米高的混凝土基础上。现场空间开阔,吊车可以靠近设备基础。
应用步骤:
- 确定工况:高度仅20米,重量200吨,目标是使用最短的臂长和最小的工作幅度以发挥最大起重能力。优先选择主臂工况,如果能力不足再考虑超起工况。
- 确定臂长和幅度:为了吊装到20米高,主臂只需伸出约30米即可。吊车可以尽量靠近基础,假设工作幅度可以控制在10米。
- 查询性能表:
- 找到 “主臂工况” 的性能分表
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