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一STC1000C7-1汽车吊性能参数表、吊车吊臂计算工况表
三一STC1000C7-1汽车吊性能参数表、吊车吊臂计算工况表
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三一STC1000C7-1这款100吨级汽车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如何应用其起重性能表。
核心要点:起重性能表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是起重机安全、高效作业的“生命线”。 应用性能表的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变量和限制。
第一步:理解性能表的关键变量
STC1000C7-1的性能表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,应用前必须明确:
工况(配置): 这是最大的前提。性能表会分为几大块:
- 主臂工况: 使用基本臂(最长18.3米)和主臂全伸(最长60米)时的性能。
- 副臂工况: 安装副臂(最长18米)后,主臂+副臂组合长度下的性能。副臂有0°和30°两种安装角度,性能不同。
- 超起工况: 使用超起装置(一种增加稳定性的配重)时的性能,能显著提升大臂长、大半径下的起重能力。
工作幅度(半径): 吊钩中心到起重机回转中心的水平距离。幅度是决定起重能力的首要因素,幅度越大,起重能力急剧下降。
臂长: 主臂伸出的长度。在相同幅度下,臂长越长,起重能力越低。
支腿跨距: 起重机支腿完全伸出的宽度。跨距越大,稳定性越好,起重能力越高。性能表通常基于最大支腿跨距(如7.6m x 8m) 给出。如果实际跨距较小,必须查阅对应的“小跨距性能表”,其允许的吊重量会大幅降低。
第二步:应用案例解析
我们假设一个典型的吊装项目:将一个重30吨的设备安装到20米高的平台上。
案例1:主臂工况下的标准应用
场景: 设备放置位置离起重机中心较近,平台前方无障碍物。
应用步骤:
确定关键参数:
- 吊装重量: 30吨(需加上吊钩、索具重量,假设总重为31吨)。
- 所需高度: 设备高+索具高+安全余量(假设需25米)。
- 工作幅度: 设备放置点与起重机回转中心的距离,假设为10米。
查阅性能表(主臂部分):
- 找到对应 “主臂工况” 的性能表。
- 在左侧“臂长”列中,找到一个大于25米的臂长,例如选择 30.3米 臂长。
- 在顶部“幅度”行中,找到 10米 幅度。
- 行列交叉点的数字,即为该工况下的最大额定起重量。假设查表得:在30.3米臂长、10米幅度下,额定起重量为38吨。
判断与决策:
- 安全验证: 38吨(额定) > 31吨(实际负载) → 安全。
- 决策: 可以使用30.3米主臂,在10米幅度下安全完成此次吊装。无需安装副臂,作业效率高。
案例2:副臂工况下的应用(跨越障碍)
场景变更: 平台前方有一栋矮建筑,主臂无法直接越过。需要将主臂抬起一定角度,使用“主臂+副臂”的组合来跨越障碍。
应用步骤:
确定新参数:
- 总吊装高度: 需要更高,假设需要50米。
- 工作幅度: 由于障碍物存在,实际幅度可能变大,假设为18米。
- 配置: 需要使用副臂。假设计划使用 主臂45.3米 + 副臂18米(0°角),总臂长63.3米。
查阅性能表(副臂部分):
- 找到对应 “主臂45.3米,副臂18米,0°安装角” 的性能表。
- 在幅度列中找到 18米。
- 查表得该点的额定起重量。假设为 15吨。
判断与决策:
- 安全验证: 15吨(额定) < 31吨(实际负载) → 极度危险!禁止作业!
- 重新规划:
- 方案A(使用超起):
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