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三一STC900T7汽车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其《起重性能表》的具体应用案例。
首先,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:起重性能表是吊车安全作业的生命线,它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随工况条件动态变化的。 STC900T7作为一款90吨级的起重机,其性能发挥极大地依赖于支腿状态、臂架组合、作业半径和吊装角度。
STC900T7的主要工况配置包括:
- 主臂工况: 使用基本臂(四节臂)或全伸主臂(五节臂全伸)。
- 副臂工况: 在主臂基础上加装副臂,用于高、远距离的吊装。
- 固定支腿/全伸支腿: 支腿伸得越开,起重机的稳定性越好,起重能力越强。
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,展示如何查询和应用性能表。
案例一:近距离重物吊装(主臂工况,全伸支腿)
场景描述: 在设备安装现场,需要将一台重达 45吨 的设备吊起并安装到基础上。设备就位点距离吊车中心约 7米。现场地面坚实平整,允许全伸支腿。吊车使用全伸主臂(约44米) 进行作业。
应用性能表步骤:
- 确定工况: 主臂工况,全伸支腿(通常是性能表的第一页或默认工况)。
- 查找对应臂长: 在性能表中找到 44米 主臂对应的那一列。
- 确定作业半径: 在“半径”行中找到 7米。
- 交叉查询额定起重量: 在7米半径与44米臂长交叉的格子里,找到对应的额定起重量。根据STC900T7的性能表,这个数值大约在 50吨 左右。
决策与分析:
- 安全性判断: 设备重量45吨 < 额定起重量50吨。从纯重量角度看,吊装是安全的。
- 额外考量:
- 吊具重量: 必须将吊钩、钢丝绳、卸扣等吊具的重量(假设为1吨)计算在内。总吊重为 45 + 1 = 46吨。
- 安全余量: 46吨仍然小于50吨,但余量(4吨)相对较小。操作时需要极其平稳,避免突然起升或回转产生动载荷。
- 结论: 此工况下,STC900T7可以安全完成此项吊装任务,但需谨慎操作。
案例二:中远距离、较高位置吊装(主臂工况,全伸支腿)
场景描述: 在钢结构厂房施工中,需要将一根重 15吨 的钢梁吊装到离地 30米 高的位置。吊车中心到钢梁安装点的水平距离(半径)约为 18米。
应用性能表步骤:
- 确定工况: 主臂工况,全伸支腿。
- 计算所需臂长:
- 高度 = 30米(目标高度)+ 吊钩高度(约2米)+ 安全余量 ≈ 32米。
- 所需臂长 ≈ √(半径² + 高度²) = √(18² + 32²) ≈ √(324 + 1024) ≈ √1348 ≈ 36.7米。
- 因此,我们需要查询 37米左右臂长 的性能数据。性能表上可能没有正好37米,我们需要查看比37米长的下一档臂长,例如 39米或40米 臂长的数据,这样更安全。
- 查找额定起重量: 假设使用40米主臂,在18米半径下交叉查询,额定起重量大约为 18吨。
决策与分析:
- 安全性判断: 设备重量15吨 < 额定起重量18吨。考虑吊具重量后(约0.5吨),总重15.5吨,仍在安全范围内。
- 关键点: 此案例的关键在于臂长和半径的准确计算。如果估算错误,实际臂长不够或半径过大,都会导致超载。同时,起吊高度高,对钢丝绳的卷扬速度和稳定性要求也高。
- 结论: 使用40米主臂,在18米半径下可以安全吊装。
案例三:高、远距离轻型构件吊装(副臂工况)
场景描述: 在
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