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三一STC900T6汽车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起重性能表的应用案例。
首先,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:起重性能表是吊车安全作业的生命线,绝对不能凭经验估算。 STC900T6的最大额定起重量为90吨,但这只是在特定条件下(如最短主臂、最小工作幅度、360°全回转、支腿全伸)才能达到的极限值。
一、 理解STC900T6起重性能表的关键要素
在查看性能表前,必须理解影响起重能力的几个关键变量:
- 工作幅度: 吊钩中心到起重机回转中心的水平距离。幅度越大,起重能力急剧下降。 这是最重要的参数。
- 臂长: 主臂的长度。臂长越长,起重能力越低。
- 工况(支腿模式):
- 全伸支腿: 提供最大的稳定性,性能表数据基于此工况。
- 半伸支腿或不伸支腿: 稳定性降低,起重能力会大幅低于性能表数值,必须查阅专门的“非全支腿工况性能表”。
- 回转角度: 性能表通常以360°全回转(最稳定)为基准。在侧方或后方作业时,能力会更强;在正前方(轮胎侧)作业时,能力最弱,需查阅“前方区域性能表”。
- 是否使用副臂: 使用副臂时,主臂角度和副臂长度会共同决定起重能力,需查阅“副臂起重性能表”。
二、 应用案例解析
假设我们手头有一份STC900T6的性能表(以下数据为模拟,具体操作请务必以随机附带的官方性能表为准)。
案例一:工地设备卸车与就位(标准工况)
- 任务: 将一台重35吨的机械设备从卡车上吊下,并安装到15米外的混凝土基础上。
- 步骤:
现场勘查与准备:
- 确认设备重量:35吨。
- 测量距离:卡车停靠位置到基础中心距离约为12米(这将决定工作幅度)。
- 选择站位:将吊车停在能使设备吊起后,通过变幅和回转直接到达基础正上方的位置。确保地面坚实,支腿下方垫好枕木。
- 支腿操作:必须全伸支腿,打好水平,以获取最大稳定性。
查阅性能表(主臂工况):
- 我们需要一个既能覆盖12米幅度,又能满足35吨起重重量的臂长组合。
- 查看性能表(模拟):
- 臂长18.4米,在12米幅度下,额定起重量为40吨。
- 结论: 40吨 > 35吨(设备重量),符合安全要求。我们可以选择18.4米或更短的主臂进行作业。
安全操作:
- 起重前进行试吊,离地20公分检查吊车稳定性、刹车性能。
- 缓慢起钩,平稳回转,动作柔和,避免急停急走产生动载效应。
- 全程由信号工指挥,确保安全。
案例二: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(大臂长,大幅度工况)
- 任务: 将一根重8吨的钢梁吊装到30米高的位置,吊车中心到安装点的水平距离为22米。
- 步骤:
- 分析工况: 此工况的特点是臂长要求长(至少需要30多米),工作幅度大(22米)。这两点都会导致起重能力显著降低。
- 查阅性能表(主臂工况):
- 假设我们使用全伸支腿,主臂伸长至34.7米。
- 查看性能表(模拟):在34.7米臂长、22米幅度下,额定起重量为9.5吨。
- 结论: 9.5吨 > 8吨(钢梁重量),符合安全要求,但安全余量较小。
- 风险考量:
- 风载: 高度较高,风的影响很大,必须考虑风载,必要时停止作业。
- 吊具重量: 8吨是钢梁净重,必须加上索具、吊钩等吊具的重量(例如0.5吨),所以总吊重为8.5吨。9.5吨 > 8.5吨,仍在安全范围内,但余量更小
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