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三一STC800T6这款80吨级汽车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如何应用其《起重性能表》来指导实际吊装作业。
首先,请务必记住应用性能表的核心原则:安全第一,性能表是底线,不是目标。
一、 理解STC800T6起重性能表的关键要素
在查看具体案例前,你需要先读懂性能表上的几个关键信息:
- 主臂工况: 这是最基本、最常用的工况。性能表会列出在不同臂长和工作幅度(吊臂回转中心到吊钩垂直线的水平距离)下的最大额定起重量。
- 副臂工况(可选): 当主臂长度不够时,需要加装副臂。性能表会单独列出在不同主臂角度、副臂角度和组合长度下的起重能力,其数值远小于主臂工况。
- 配重: STC800T6通常有基本配重和可选配重。性能表会明确标注当前数据是基于多少吨的配重(如31.6吨全配重)。使用不同配重,起重能力不同。
- 支腿模式: 性能表数据通常基于全伸支腿状态。如果使用半伸支腿或特定区域支腿,起重能力会大幅下降,需查阅对应的性能表分页。
- 额定起重量与百分比: 性能表上的数值是在该工况下的极限值。实际作业中,通常要求留有安全余量,一般不超过额定起重量的75%-90%(根据公司安全规定和吊装物重要性而定)。
二、 不同工况下的应用案例
案例一:常规厂房钢结构吊装(主臂工况)
- 场景描述: 在开阔的工地吊装一根重15吨的钢梁,需要将其安装到离吊车约12米远、20米高的位置。
- 应用步骤:
- 确定关键参数: 吊重 = 15吨;工作幅度 ≈ 12米;所需高度 > 20米(需考虑吊索具高度)。
- 查阅性能表(主臂,全配重):
- 找到 “工作幅度”为12米 的这一列。
- 向下查看不同臂长下的额定起重量。例如:
- 臂长24.2米时,额定起重量可能为28吨。
- 臂长31.2米时,额定起重量可能为19吨。
- 臂长38.2米时,额定起重量可能为14吨。
- 分析与决策:
- 臂长选择: 所需高度20米,加上吊钩和索具,至少需要24米以上的臂长。24.2米臂长理论上足够,但几乎没有余量。选择31.2米臂长更为稳妥。
- 安全性校核: 在12米幅度、31.2米臂长下,额定起重量为19吨。我们的吊重是15吨。
- 负载率 = 15 / 19 ≈ 79%。
- 结论: 这个负载率在安全范围内(通常要求<80%-90%)。因此,可以使用31.2米臂长,在12米幅度下安全完成此次吊装。如果选择38.2米臂长,额定重量14吨 < 15吨吊重,则绝对不可起吊。
案例二:设备就位到楼顶(副臂工况)
- 场景描述: 需要将一台重4吨的空调机组吊到一栋35米高楼的楼顶。由于场地限制,吊车必须停在离大楼约15米远的地方。
- 应用步骤:
- 确定关键参数: 吊重 = 4吨;工作幅度 ≈ 15米;所需高度 > 35米。
- 判断工况: 主臂最大长度可能不够或起重能力不足,必须使用副臂。
- 查阅性能表(副臂工况):
- 假设我们选择“主臂38.2米 + 副臂15米”的组合,总长约53米。
- 在副臂性能表中,找到对应主臂角度(如70°)和副臂角度(如30°)的交叉点。
- 查看在15米工作幅度下的额定起重量。这个值可能只有5-6吨。
- 分析与决策:
- 安全性校核: 额定起
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