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三一STC700T汽车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起重性能表的应用案例。
首先,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:起重性能表是起重机安全作业的生命线,绝对不能凭经验估算。 STC700T的性能表会根据支腿全伸、半伸、不打支腿(轮胎工况) 以及不同的配重 和臂架组合 而完全不同。
案例背景设定
假设我们有一台三一STC700T,基本配置如下:
- 最大额定起重量: 70吨
- 主臂长度: 10.6米 ~ 44米
- 副臂长度: 9.5米 ~ 16米(最大臂长可达60米)
- 配重: 16.5吨(基本配重),可加至26.5吨(全配重)
案例一:近距离、重物吊装(典型工况)
- 工况描述: 在工地现场吊装一台重约40吨的设备。作业半径(吊车回转中心到吊物中心的水平距离)约为7米。现场地面坚实,允许支腿全伸。
- 应用步骤:
- 确定工况: 支腿全伸,使用16.5吨基本配重。
- 查阅性能表: 找到对应“支腿全伸,配重16.5t”的性能表。
- 匹配参数: 在表中,先找到作业半径7米这一列,然后向下查找对应不同臂长的起重能力。
- 例如,当主臂长度在18.4米时,7米半径的额定起重量可能为52吨。
- 当主臂伸长到26.2米时,7米半径的额定起重量可能降至45吨。
- 分析与决策:
- 结论:无论是用较短的18.4米臂还是较长的26.2米臂,吊装40吨的重物都在安全范围内(40吨 < 45吨/52吨)。
- 最佳实践: 应选择尽可能短的臂长和尽可能小的半径进行作业。因为臂越短,起重能力越强,稳定性和安全性越高。此工况下,使用18.4米臂是最佳选择,安全余量更大。
- 关键点: 近距离重物吊装,优先考虑使用短臂,充分利用起重机的最大起重能力。
案例二:中远距离、高空就位吊装
- 工况描述: 需要将一根重约10吨的钢梁吊装到离地面30米高的位置。由于周围有建筑物,吊车需要停在较远的地方,预计作业半径为16米。
- 应用步骤:
- 确定工况: 支腿全伸,使用16.5吨基本配重。
- 查阅性能表: 再次找到“支腿全伸,配重16.5t”的性能表。
- 匹配参数:
- 首先,30米的高度意味着臂长必须足够。主臂全伸44米可以满足,但可能需要使用副臂。我们先看主臂工况。
- 在性能表中,找到半径16米这一列。查看44米主臂对应的起重能力,可能仅为7.5吨左右。
- 问题出现: 10吨的重物 > 7.5吨的额定起重量,严重超载!
- 调整方案(应用性能表的核心价值):
- 方案A(增加配重): 查阅“支腿全伸,配重26.5t”的性能表。在44米臂、16米半径时,起重能力可能提升至9.8吨,仍然略低于10吨,风险极高。
- 方案B(优化臂架组合): 考虑使用“主臂+副臂”工况。查阅副臂性能表。例如,使用“主臂44米 + 副臂9.5米”的组合,在16米半径时,起重能力可能为11吨。
- 方案C(减小半径): 与施工方协调,能否让吊车更靠近一些?如果将半径缩小到14米,在“主臂44米 + 副臂9.5米”工况下,起重能力可能达到14吨,安全余量充足。
- 最终决策: 综合比较,方案C(减小半径)
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