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三一STC250C5汽车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如何应用其起重性能表。这对于安全、高效地完成吊装任务至关重要。
核心要点:理解性能表的关键参数
在查看任何性能表之前,必须理解几个决定起重能力的关键参数:
- 工作幅度(R): 吊臂头部到起重机回转中心的水平距离。这是影响起重能力最直接的因素,幅度越大,起重能力越小。
- 臂长(L): 主臂伸出的长度。臂长越长,在相同幅度下的起重能力越小。
- 支腿工况: 全伸支腿(提供最大稳定性)或半伸支腿(起重能力会大幅降低)。
- 配重: STC250C5通常有7.5吨标配配重,有些工况可选装更大配重以提升性能。
- 吊臂形式: 使用主臂,还是主臂+副臂(塔式副臂或固定副臂)。
STC250C5的起重性能表就是基于以上参数的组合来制定的。
应用案例解析
我们假设一个典型的吊装场景:需要将一台重10吨的设备吊装到离起重机中心15米远、10米高的平台上。
案例一:基础主臂工况(最常用)
工况条件:
- 吊装物重量: 10吨
- 所需工作幅度: 15米
- 所需高度: 10米
- 场地情况: 平整坚实,允许全伸支腿。
- 吊臂形式: 仅使用主臂。
应用性能表步骤:
确定所需臂长:
- 所需高度10米,加上吊钩、索具的高度(约1-2米),并考虑吊臂角度,我们初步估算需要约18-20米的臂长。我们选择 20.5米 臂长(这是STC250C5的一个标准臂长节数)。
查阅性能表:
- 找到“全支腿、侧方或后方作业”的性能表(这是最稳定的工况)。
- 在“主臂长度”一栏找到 20.5米。
- 在“工作幅度”一行找到 15米。
- 两者的交汇点即为该工况下的额定起重量。
(注:以下为模拟数据,具体请查阅官方手册)
- 模拟数据: 在20.5米臂长、15米幅度下,额定起重量约为 11.5吨。
分析与决策:
- 对比: 设备重量10吨 < 额定起重量11.5吨。
- 安全裕度: (11.5 - 10) / 11.5 ≈ 13%。这个裕度在常规吊装中是允许的,但操作需平稳。
- 结论: 该工况可行。但需注意,11.5吨是极限值,实际操作中必须确保吊物重量准确,且无大风等不利因素。
案例二:主臂+副臂工况(需要更高或更远)
现在假设场景变化:需要将一台重3吨的空调机组吊到离起重机中心22米远、30米高的楼顶。
工况条件:
- 吊装物重量: 3吨
- 所需工作幅度: 22米
- 所需高度: 30米
- 场地情况: 全伸支腿。
- 吊臂形式: 主臂 + 塔式副臂(副臂可提供更大的高度,但会显著降低起重能力)。
应用性能表步骤:
确定臂长组合:
- 主臂全伸(STC250C5主臂最长通常为42米或44米,此处我们假设用 40.7米 主臂)。
- 加上一定角度的副臂(如15°或30°),副臂长度(如12米或18米)。组合臂长可达52米以上,满足高度要求。我们选择 40.7米主臂 + 18米副臂,夹角30°。
查阅性能表:
- 找到“主臂+副臂”的专用性能表。
- 找到对应的主臂长度、副臂长度和夹角。
- 在“工作幅度”一行找到 22米。
- 模拟数据: 在该组合下,22米幅度的额定起重量可能约为

下载APP